1945年,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,虽然战局依然紧张,但日军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,胜利的曙光渐渐显现。就在这一年2月11日,苏联、美国和英国三国在雅尔塔签署了具有重大影响的《雅尔塔协定》。该协议明确规定,一旦苏联击败德国,苏联红军将迅速进入中国东北地区。与此同时,苏联出兵的前提是外蒙古的“现状”必须得到维持,而这一“现状”在中国看来无疑是归属中国的领土,但苏联对此的理解却截然不同——他们希望外蒙古脱离中国,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。美国和英国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的立场完全忽视,直接把中国排除在外。直到6月15日配资吧官网 配资,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才将《雅尔塔协定》的内容告知了国民政府。
尽管这一协议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,但蒋介石深知,战后若要使共产党主动放下武器,必须借助斯大林的支持。因此,蒋介石决定采取积极策略,希望通过与苏联的谈判寻求解决方案。6月26日,蒋介石派遣了蒋经国与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、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卜道明一同前往苏联,开始进行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的谈判。
展开剩余79%时年36岁的蒋经国,凭借着在苏联生活过12年的经历,堪称苏联事务的专家。他不仅能够流利地讲俄语,还与苏联人结为连理。蒋介石明白,这一谈判充满了复杂的难题,特别是在斯大林的强硬态度下,最终能否达成协议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。为了最大程度上争取到谈判的主动权,蒋介石希望蒋经国能够在正式谈判破裂时,单独与斯大林接触,寻求突破。
蒋经国一行抵达莫斯科后,7月2日晚上,斯大林便与他们举行了正式的会谈。一开始,斯大林便表现出傲慢且粗暴的态度,将一份文件摔到宋子文面前,并且挥舞着手中的烟斗说道:“你们看看这个。”宋子文低头一看,发现那正是《雅尔塔协定》的文本,于是回答道:“我大致知道这份协议。”斯大林随即提高嗓门:“你们可以讨论,但必须以这个文件为基础。罗斯福已经签字了。我不明白,为什么中国人非得坚持让蒙古不独立?”
宋子文耐心地解释道:“蒙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,是因为蒙古历史上曾多次入侵中原,而不是汉族侵占了蒙古土地,这与殖民主义有根本区别。”然而,斯大林并未理会,反而冷冷地回应道:“那就让蒙古人民进行公民投票吧!”
在这时,蒋经国立刻针锋相对地回应:“如果蒙古要进行公民表决,那苏联境内的乌克兰、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是否也要举行公民投票?”宋子文也毫不退让:“如果任何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,这个政权将无法继续存在。倘若外蒙古问题无法解决,谈判势必会破裂!”
尽管如此,斯大林仍然不为所动,他挥了挥手,吐出一口烟雾,冷冷地说道:“苏联在外蒙古问题上绝不妥协!”面对这一局面,国民政府代表团无奈接受了斯大林的强硬态度,蒋经国提议与斯大林单独会面,斯大林同意了这一请求。
7月4日,蒋经国与斯大林进行了单独的会谈,斯大林首先从抽屉里拿出一把苏制左轮手枪,递给蒋经国,并说道:“这把枪是我送给你长子孝文的礼物。”经过寒暄后,双方的谈话进入了实质性内容。斯大林问道:“你们为何坚决不同意外蒙古独立?”
蒋经国回答得非常真诚:“您应当理解,我们中国在这八年抗战中,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恢复失去的领土。如果现在连外蒙古这样的大片土地都要割让,那岂不是背离了抗战的初衷?中国人民一定无法原谅我们,认为我们出卖了国土。那样一来,人民必定会起义反对政府,我们就无法继续支持抗战。所以,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属俄国。”
斯大林听后并未退让,他冷静地说道:“你的话有道理,但你要知道,今天是我在帮你,而不是你在帮我。如果你有力量自己对付日本,我当然不会提出这些要求。现在你没有这个力量,说这些话完全是徒劳!”
面对如此冷酷的现实,蒋经国与斯大林的谈判依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。蒋介石在得知谈判情况后,决定在外蒙古问题上做出妥协,权衡利弊,最终选择牺牲一些利益,争取苏联不支持中共。8月14日,中苏双方正式签署了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。由于条约内容涉及敏感问题,宋子文提前辞去外交部长职务,继任的外交部长王世杰虽有顾虑,但在蒋经国的多次劝说下,最终还是签署了条约。
1945年10月20日,蒙古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全民公决投票,投票结果显示,几乎全体选民支持外蒙古独立。1946年1月5日,中国政府宣布正式承认蒙古独立。
蒋经国赴苏与斯大林进行关于外蒙古“维持现状”的谈判,实际上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而根本原因还是蒋介石自身的私心——他当时最大的目标是避免斯大林支持中共,希望苏联能在未来的内战中站在自己一方,至少保持中立。即便最终不得不吞下外蒙古问题带来的苦果,蒋介石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战略空间。
作者简介:帝哥,90后上班族,专职写作已2年,已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发布了数篇百万阅读的文章。如果你对自媒体、写作或副业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“帝哥说史”,我们一起讨论、一起成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